2024年12月31日,东北农业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前往阿城基地,开展针对教育部寒地黑土生境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建设的调研工作。此次调研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人工腐殖质的生产能力,并扩大其生产规模。参与此次调研的人员包括东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朱志猛、后勤管理处书记李海与处长王伟峰、实验实习与示范中心副主任衣克寒,以及教育部寒地黑土生境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杨帆教授等。


提高人工腐殖质的生产能力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工腐殖质作为一种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将有望满足龙江及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在调研过程中,杨帆教授及各参与部门负责人深入阿城基地,对现有生产设施、工艺流程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了解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如何提高生产能力和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了讨论。

杨帆教授表示,人工腐殖质对于土壤改良与作物产能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团队目前具有一定的人工腐殖质生产能力,但生产量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已迫在眉睫,团队有义务也有责任主动融入国家黑土地保护战略,为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做出新贡献。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朱志猛处长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人工腐殖质生产规模的扩大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朱志猛处长强调,要将基地的扩建与学校的学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推动人工腐殖质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后勤管理处李海书记与王伟峰处长则从保障阿城基地正常运转的角度出发,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物资供应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基地的扩建工作,确保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实验实习与示范中心衣克寒副主任表示,将积极配合调研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调研要求,努力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为实现人工腐殖质生产能力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做出不懈努力。

此次阿城基地人工腐殖质生产扩建调研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团队在提高人工腐殖质生产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
